8.旧谱经典摘录 湖南张家界市桑植县陈家坪陈氏族谱专辑
旧谱经典摘录
纪始篇
派字篇
后序
陈氏家谱祖祠并行列碑序
附:安福所志
纪 始 篇 第 一
桑植之陈,断始之佑。旧谱称:之佑,吉水籍。北宋时,官湖南。卜宅安福砦之寺院坪。考《桑植志》:安福砦,于明为安福所,即今县城;又考《安福所志》:宋绍兴四年,杨太据洞庭,为攻剽鄂骚然[1]。陈镇领酉水砦诸蛮兵,佐岳飞,战有功;授行军统制,驻安福砦,遂世袭,兼辖各峒蛮。旧谱又著:毕华,丙子科举人,而不言何丙子科。毕华,之佑子也。今《慈利志•科举表》乃无毕华为举人,明文一疑矣。且镇为之佑世孙。之佑既宅寺院坪,则隶籍必今慈利统制,在当时为穹官志并失不书[2],二疑矣。如曰之佑宅寺院坪,镇驻军亦寺院坪,四世百有余年后,竟恰恰巧合,若是,是为三疑矣。夫宋元之际,其地并不名为安福所,即曰遥隶慈利,亦瓯脱耳,附庸耳[3]。之佑倦宦后,之必宅此土;镇立功名后,之必仍蜷伏局促于此土。是二,是一正不可解。
大抵桑植版图,东不及茅花界。明顾宁人为《郡国利病书》,即言茅花界以外不知甲子,则睢睢盱盱[4],其民之文化浅陋,不知记载,途说道听,以讹传讹。陈裔所由,言先阀其殆,从此例乎。要之,聚邦族,长子孙。于是蕞尔邑也[5],今已俨及千年,虽文献无证,而传次可考。其嬗衍绵远,蟠结雄厚,于门之大要。又有可惊人者,案之佑以下五世,均单系。六世曰守文、守武、守初、守霸。守文用镇荫官贵州,留不归;守霸迁今大庸;守初返江西原籍,都无考。其居桑植可考见者,惟守武一系,世所称为十三大支也,十三大支者:一曰七世之琼;二、三、四曰八世龙与虎与珠;五、六、七、八、九曰十世之敦与冠与凤与朝与月;十及十一、十二、十三曰十一世之国政、广政、璇政、鹏政。夫七世、八世一昭穆也[6],十世十一世又一昭穆也。世有后先,不可相提并论,却都平列之,实于义不可通,今以其为口耳熟习之代词,姑见文于篇后表,则没十三支之名,而一以世代为经纬线构画之,焉由前之说援引习惯存其朔也,由后之说厘正世次著其通也。其之佑以上不书者,以始迁祖为断也,姓,原不罗缕者,惧陷于凿,陷于诬。谱名桑植陈氏,他即不容阑入,法《景城纪谱》也。
嗟夫!民族竞存,天演之例斯,寄地球五色种人,始之雄据一隅,俨若有其团结焉,有其智力焉,有其孳息焉。乃几何历时;而红黑赭三类之苗裔,瓦解冰澌,奄然苶然,转眼俱就破灭,不适者即不生存。环顾横宙,良娟娟以悲矣[7]。
陈之居桑植,其始越在严疆,客土相遌,搏虎蛇,启山林,不知经几何层累曲折。始获有此缉缉绳绳,歌斯哭斯。聚国族斯之壮事,虽然未已也。
红潮西来,劳工劳农,神圣之呼声一日千里。桑植诚下邑,然陈之先,用之浸淫[8]。长子孙绵延至三十世,是必非无道矣。过此以往,更本孝悌力田之精神,徐遵做工吃饭之顺轨,进而与新潮流相接触。吾知此庶哉富矣之一族,积小以高大。山不让尘,其埤益于一团体,与一国家,也必也非铮铮细响矣[9]。
作纪始篇。
[注释]:[1]攻剽潭鄂骚然:骚扰抢劫周边地区。
[2]为穹官志并失不书。为:行为、行动。 穹:穷尽。 官志:官方的记载。意为
因为阅读了官方所有的记载,都没有书写。
[3]瓯脱:边界地。 附庸:附属。
[4]睢睢盱盱:天地未开前,元气未朴。这里比喻人们瞪着眼睛不认识事物。
[5]蕞尔:形容小(多指地区)。
[6]昭穆:宗庙里的辈次排列,始祖居中央,二、四、六世排在始祖左边,叫左昭;三、五、七世的位置排在始祖的右边,叫右穆。余此类推。
[7]娟娟:忧闷。
[8]浸淫:(慢慢地)渐相亲附,渐次接近。
[9]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之声。 铮铮细响:出自南朝梁国之刘勰的《文心雕龙宗经》:“譬万钧之洪钟,无铮铮之细响矣。”
[译文]
纪始篇第一
桑植陈姓由之佑开始,旧谱说:之佑是江西吉水人,北宋时候在湖南作官,后来定居于安福寨寺院坪,考查《桑植县志》:安福寨在明朝时为安福所,即现在的县城。另考查安福所志:宋绍兴四年,杨太占据洞庭,四处骚扰抢劫周边地方,陈镇统领酉水地方武装,协助岳飞作战有功,授于行军统制之职,命其驻扎于安福寨,准许世代继承其官位并兼管南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旧谱又著:毕华是丙子科举人,但没有说是哪一个丙子科(译者注:根据镇公率兵佐岳飞战杨太的年代推算应是公元1096年丙子年)毕华是之佑的儿子,今慈利县志的科举表上却没有陈毕华为举人的记载,这是一个疑点,而陈镇 是之佑的后代子孙,之佑既然居住在寺院坪,这地方则应归属于慈利管辖,查遍了当时所有的官方记载都没有这一说,这是第二个疑点;如前所说,之佑居住寺院坪,陈镇驻军也在寺院坪,相距四代,一百多年后竟然有这样的巧合,不能不使人产生第三个疑点。在宋元交替的时候,这个地方并不叫安福所,若是的话也只是属于慈利边远的附属区域,之佑不作官了,他定然居住在这里,而陈镇立功名后,他也必定居住在这个小地方,到底是两个还是一个,实在无法弄清。<译者注:祖孙同住于此是可行的,为何认定祖居于此,子孙后代居此就“不可解”了呢?千年后依然是之佑公的嫡系子孙居住于此。
桑植的版图,大致上来说,东边不过茅花界。明末时顾宁人编辑的《郡国利病书》上说:“茅花界以外不知甲子”,人们都是睁眼瞎子,文化浅陋,不知记载,道听途说,以讹传讹。陈族先祖起始根源的经历,都只是传说一个大概。这便是一个例子。总之,重要的是:聚邦族,长子孙就在这有限的地区内,到今天也已经历了千年历史,虽无文字记载,而历代传说仍然可考,其繁衍演变的过程源远流长,盘根错节,博大雄厚,这是一个家族门第最为重要的,而更令人惊奇的是:之佑以下五代均系单传,到六世才有守文、守武、守初、守霸四人,守文继承了陈镇的官位而留于贵州未归,守霸迁往了今天的大庸,守初回到了江西原籍,都无法考查了,居住在桑植可以考查的就只有守武一系,历代所传称之为十三大支。所谓十三大支,一是七世陈琼;二、三、四是八世陈龙、陈虎、陈珠;五、六、七、八、九是十世的敦与冠,凤与朝与月;十以及十一、十二、十三,便是十一世的国政、广政、璇政和鹏政。七世、八世排了一个辈次,十世、十一世又是一个辈次。世代辈份有先有后,本来是不可以并列的,但却都平列成了十三支。如此,意义上是不通的,今天口说耳闻也熟悉习惯了这个说法。如若看后面的文章和世系表,就没有十三支的名目。而是以世代为经纬线构画的,而不是由前所说的习惯来定它的起始,则是由后所说的加以更正世代次序使它通顺。之佑以上不说,是以始迁祖为断,姓氏方面原本就是一个曲折而又很难详尽的事情,惧怕的是缺少确凿的依据而沉陷于失实。谱名桑植陈氏,他就不能容纳外姓介入,这也是依照《景城纪谱》之法。
民族竞争而生存,是天地演变的准则,居住在地球上的五色人种,到现在都能雄据一方,而有其团结,有其智慧,有其滋生繁衍能力的一面,都能经历时间的考验。而红、黑、赭三类后代的瓦解冰消;说明气息劣弱者,转眼就破灭而消失,不能适应环境者就不能生存。纵观世界,古往今来的残酷事实,确实令人忧闷而悲伤。
陈氏开始居住桑植,渡过险恶的地理环境,客居他乡而又受人抵制,还要与毒蛇猛兽拼搏,开荒辟林而生活,不知经历过多少艰难曲折,方才获得了谨谨慎慎,歌呤哭泣的自由之土,而想聚成为国族,却还远远不够。
受西方革命的影响,劳动人民大众的革命呼声一日千里,桑植诚然是一个小地方,然而陈族的祖先用渐次接近,慢慢适应的方式,抚养教导子孙延续了三十世,必然有其深远的道理和行为规范,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根本是孝敬长者,努力耕作的精神,徐稳地遵照做工吃饭、不劳动者不得食的社会规律,进一步而与新潮流新事物相接触,我认为:一个民族的掘起和壮大,也是由小而起的。山不会变为尘土,得益于是一个整体,同样的道理,用与国家,必定使国家声威大振。
作纪始篇。
派字篇第二
吾汉族之衍伙矣,受姓变嬗[1],无物可用为维系;故一有迁徙与不读书时代睽隔,口耳讹传,淆乱杂揉[2],一姓数传,若难究诘。逮后派字出,乃少少有眉目可绎顾,又莫能统一,祖此祧彼,甲附乙和,纷纷藉藉,三家之村,五都之市。居则比闾亲[3],为有服[4]而叩其世次,诹以昭穆[5],大都瞠目,茫然不省所对。
内国惟孔、颜、曾、孟以儒裔四姓,派字相对联合为一,以故睹见其嗣姓名字,不与接谈,即可断知为孔子第几世孙,孟子第几世孙,而历历无牾也。惜哉,病狭推行者不博。
今日欧罗巴民族,系姓名下冗繁不一,“钩、輈、格、磔[6]”,译读交困。吾国二名,较省脑力,令甲有字派,抑径省中之又径省者。徜行商鞅齐一之法绳以遵用[7],俾负版进民,数者一皆如孔、颜、曾、孟四姓之有规定,宁非九两系民[8],行政通俗,一大快心豁目事哉。按田金楠氏《说谱·字派篇》称:“古者,因氏别族,无所谓派”。顾炎武《日知录》:“兄弟二名而用其一字者,世谓排行”。如:“德真、德文,义真、义符”之类,起自司马晋,汉族无有也。又:《左传·长狄》有“侨如、焚如、荣如、简如”兄弟之有排行始此。今案陈寿《三国志》全书,不见二名则排行之,偶有滥觞[9],亦非当日通行之律也。明朱洪武时,始于天潢[10],派定二十字,著为令。亲王生子或生孙,即下宗人府[11],依派立双名,每一世取一字,冠之于名上或名下;即:“高、瞻、祁、见、祜、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毅、迪、先、猷”是也。又:其下一字则用“水、火、土、金”等偏傍字轮之,排行之有派字始此。
陈之来桑植,其初十世,或单或复未立定派,十一世以下始衍派字,而守霸房迁今大庸又不遵用之。其十世以下系派曰政、曰大、曰再、曰学、曰仕、曰楚、曰以、曰永、曰吉、曰昌、曰立、曰名、曰天、曰才、曰广、曰功、曰峻、曰克。凡十八世合前十世为二十八世,谱止此者,以现丁可见,凡二十八世也。今别续七十二字系之,篇通为百世记,曰百世可知,以观德焉,作派曰:
桑植陈系,代二十八,今续派字,用壮阀阅。中华民国九年四月,彪前炳后,族牒告成,示我孙子,辞义正平,育姜祖舜,堂皇宗盟:泰山若砺,黄河如带;远條繁衍,邦家是赖。都为百世,苗裔商兑[12]。
[注解]:[1] 变嬗:更替、演化、传递。 [2] 淆乱杂揉:比喻事物的混杂不清。
[3] 比闾亲:古时五家为比,五比为闾,这里指乡里乡亲之意。
[4] 服:死了人,居丧为服。 [5] 诹:商量、询问。 昭穆:见纪始篇注[6]。
[6] 钩輈格磔:古喻鹧鸪鸟叫声,唐李群玉诗:“正穿屈曲崎岖路,更听钩輈格磔声。”这里喻西方国家语言的译读拼音。
[7] 徜行商鞅齐一之法绳以遵用:以商鞅之法则,使它成为一种法规进入民间达到统一。
[8] 九两系民:古代诸侯统治人民有九事:《周礼•天官大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一曰牧,以地得民;二曰长,以贵得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五曰宗,以族得民;六曰主,以利得民;七曰吏,以治得民;八曰友,以任得民;九曰薮,以富得民。”
[9] 滥觞:原指江河发源水之极少,只能浮起洒杯,后以指事物的起源。
[10] 天潢:皇族宗室。 [11] 宗人府:掌祭祀之礼的王府。
[12] 苗裔:后代子孙。 商兑:商酌,研究。
[译文]
派学篇第二
我们汉族的繁衍发展,人口十分众多强盛,因古代姓氏的变更演化,没有什么东西用来保持它的稳定,因此一有迁徒或不读书的时代相隔离,口耳讹传,真假相杂而难辩,一姓之人有多种说法,很难追究根缔。到后来出现了字派,才稍微有些眉目,可以查寻,但又不能统一;传说和远祖祀庙又各不一样,甲附乙和,杂乱无章,交横错乱。三家之村,五都之市。乡邻与亲友若有丧事。问及他的世代,询其他的辈份,大多是瞠目结舌,不知应答。国内只有孔、颜、曾、孟儒家四姓而以派字相对联合统一;你只需见到他们后代人的姓名字派,不必询问,便可断知是孔子第几世孙,孟子第几世孙。并无错误,只可惜,因某些错误和狭隘未能认识这一点。因此也没有得到推广和运用。今日西方国家民族的姓名字数非常繁杂,“勾、舟、格、者”译读十分困难,而我国只有两个字。比较省脑力,而加上又固定了字派,便更加直接明了,倘若遵照古代商鞅的统一法则,像国家的图籍一样清楚的用于民间。各项统一,都如孔、颜、曾、孟四姓那样有规定,就是不以九两系民。只要是行政通俗,也是一大快心悦目之事。按照田金楠氏《说谱·字派篇》所说:古代因氏和族各有区别,也无所谓派。顾炎武的《日知录》上说:兄弟二名同用一字的,世人称为排行。如:德真、德文,义真、义符之类起自司马晋朝。汉朝却没有。又如:《左传• 长狄》有侨如、焚如、荣如、简如;兄弟有排行从此开始,再看陈寿的《三国志》,全书没有两个名字同排行的,偶而发现,也是少之又少,由此可见,这并不是当时通行的规律。明朝朱洪武时,开始的皇族宗室。派定了二十字,规定亲王生子或生孙,要掌管祭祀之礼的王府依派立双名,每一世取一字,用于名上或名下,即:高、瞻、祁、见、祜、厚、载、诩、常、由、慈、和、怡、伯、仲、简、毅、迪、先、猷。也有其下一字用水、火、土、金等偏旁相轮换的。排行之有派字就是这样开始的。
陈氏家族来桑植,起初十世的名是单是双都没有立定派,十一世以下开始使用派字,而守霸房迁至今日大庸,又未遵用。其十世以下的派字是:政、大、再、学、仕、楚、以、永、吉、昌、立、名、天、才、广、功、峻、克。这十八世加前十世为二十八世,谱上到此为止,以现有的人口也可以见到。以上二十八世,今另外续七十二字加上,通篇为百世记,可以说:百世可知,以观其德,作派是:
桑植陈系二十八代,今续派字,也可用以壮大其门面,颂扬其功绩。
中华民国九年四月,承前启后,族谱告成,警示我家族子孙:言词礼义谦让,行为正直公平;培养姜祖舜堂之风范。
先辈祖宗在上,泰山若砺,黄河如带,源远流长,繁衍昌盛,于国于家都凭借于此。
所有一切可供百世子孙商酌研究。
本文系陈佐博客www.chenzuo.cn原创作品,版权所有,严禁转载或用于商业目的,谢谢合作!
本文 陈佐博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chenzuo.net/post/104.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