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陈氏考(四)

陈佐 阅读:15174 2014-10-27 11:49:52 评论:0

 

   【陈氏派语】(1)陈之佑公后裔庞大宗族派语。此陈姓迁桑之初至第10代起名,无论单、双名字,均未立定字派。11代以下始用派语,乃曰:

政大再学仕  楚以永吉昌  立名天才广  功峻克自方  古朝忠振良  富贵志远长 

以上30字派语当起用至“自、方”时,不再往下启用起名。民国九年(1920)续修桑植《陈氏族谱》。联合庸永慈龙邻县陈姓联族,统一续承以下40代之派语:

    生初均一本  发育庆珠联  祖德文明启  家声孝义传 

    同宗昭爱敬  讚绪仰英贤  永祝膺天佑  祥徵万亿年

   (2)世居打鼓泉乡陈家院子、榆树坪及廖家村镇莫家塔等地陈姓派语,初为以下28字派语:

    楚汝王嗣有仕大  国应运昌启文明  朝廷登永开道学  绍光先祖万世兴

    21世纪初,续修其族谱,再新续下述28字的派序:

    宗业肇端朔红光  厉精采粹演华年  天锡祚胤承蕃绪  和顺烝生颂福安

    ⑶桑植华三公(赤溪陈家院、弯子口等地)原40字派序:

    永景成万海  天华明方源  开绍成大有  良秀仕宏全 

    中正启家运  敦厚光先前  敬心体祖德  盛继必长延  

    20世纪90年代末,湘西州、怀化市等十余陈姓族人,组织数十人第二次续修家谱,编纂成《湘西陈氏族谱》,新拟华三公系列派语40字序派:

    荣宗惟尚志  通学若希山  国朝文教显  世泽孔道传

    官清民克顺  时熙廷自安  作善福之本  慎守庆昌联

    (4)居住桑植县城西关朱家台大陈家湾陈姓人陈善任,立有20字派语:

    应时启祖永  照光学名开  善吉有义庆  德厚生英才

    (5)世居桑植县城西南岔陈家湾等地陈姓,立有以下20字派序:

    天良兆国正  纯学自有名  文英开昌运  万世本支荣

    (6)桑植县城澧源镇蔡家峪、小田冲等地陈姓,立有20字派语:

    董大子永体  家正万世昌  朝廷许贤仕  忠良自安邦

    (7)世居溇中人潮溪、官地坪、长潭坪、竹叶坪一带陈姓,立如下20字派语:

    国正天心顺  家和福自生  忠孝礼智信  恩泽昌永兴

   (8)陈之和裔孙系列即居县城及汩湖乡叶家桥、走马坪白族乡楠木坡、滚水峪等地陈姓,所立20字派语如下:

    继朝国正  沂辉必锡  均兆隆昌  卜念五世  邦家志光

   (9)两河口乡陈家湾村及岩屋口乡一带陈姓,原立有25字派语,即:

   高元仲仕大  一子启文兴  开科兆堂庭  光前永世茂  裕后万年春

   民国9年(1920年,桑植、大庸陈族联谱,统一于40字新派序,拟为桑植大部分陈氏人所共有,亦即:  

   “生初生一本……祥徵亿万年”(同上)。

    (10)桑植西莲乡陈姓派语:

    大明三六九  忠义庆恩光  继美崇儒教  嘉谟启宪章

    (11)陈家河镇之陈家湾、黄木潭居委会及其厂湾村、剖腹溪村两支陈姓人派语,待查后补述(兹从略)。

    【陈氏文化】南宋高宗绍兴年间,自颖川陈氏之佑公及江西义门陈“华三公”受皇命先后入主御控安福砦(安福所)以来,以先进的中原文化和豫章文化,采取一整套带根本性“文治武安”、“教化”之策,不断改变了“茅花界外,人不知甲子”(清同治湖广《直隶澧州志》)的文化滞后面貌,真是所谓“武定峒蛮地,父开土著风”。作为强宗望族的陈姓,为推进桑邑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其文化建设呈现出异彩纷呈局面。

    (一)兴教治愚,化育族众,启开民智,以振兴家风。

    桑植陈氏家族,先后于宋末元明年代,自江右豫章等地戌边屯田落籍湘西北六七百年间,秉承军家人崇文尚武的优良传统,极其重视兴建学校,尊孔读经,培养人才。陈门之后佑公一脉裔孙,在桑植外半县“前溶”浣水流域,以陈家坪(原寺院坪)为中心,辐射四邻的龙虎山、军家峪学堂垉、东旺坪、水獭铺、马井里、马合口等地,开办私塾、家馆及陈姓族小等十多所,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首先吸收陈姓家族子弟入馆读书,然后慢慢扩大异族亲戚蒙童上学,以“尊孔子、崇儒术、育贤才”,所用教材除《三字经》《百家姓》《论语》等书籍外,还辅以算术、童子操等科目,学堂办得有声有色,对处境贫寒的陈姓子弟,由宗祠家庙的田产供给他们上学,并用这些公产专门用作兴办学校、延师授徒或助学赶考的津贴。陈姓一些殷实大户,如陈南峙慷慨解囊,“起资助诸子弟远学,开桑植新学之先河”。对于苦读寒窗、一举成名的文人雅士,以及每届开科取士金榜高中之人,族人们更是敬崇有加,族长会首必详记于册,待续修宗谱家乘时,逐一刊载于“登云录”篇章,以示后世子孙之有志者,犹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胜一代人。民国20年(1931),族英陈德勋于新编34师军官训练团毕业,族长陈凤楼、陈莫如等人赠“勉成国器”金匾嘉庆祝贺,人们弹冠相庆。时至今日,族人们常说:“养儿不读书,如同喂头猪。”在陈氏家族中,形成一代胜于一代的崇尚教育、尊师重才的浓厚文化氛围,一代代族仁英才脱颖而出。据民国12年(1923)陈去华编纂、湖南省省长赵恒惕题名的桑植《陈氏族谱》之“科贡职监学生表”载:“自清雍正(桑植)立县二百余年,陈之系学官籍曰文曰武,累累数十百人。其中选拔贡生者,自道光丁酉岁(1837)迄清末废除科举止”,陈家坪至歇马塔、高檐塔、上下五里地陈门学子,“乡试蝉联六名拔贡。”即:名芹、名奇、天恩、天成、天瑞、才高公孙六拔贡。“其他恩贡(3名),岁贡(2名)齿名者,诸不在此例”。还有(文武)官职员22名,生员(秀才)122名,监生9名。一时,在桑植此边鄙小县,陈氏文人入学中举之名声赫赫,传为佳话,至今还流传一句乡间歇后语:“陈家坪人赶考——通场利。”说的就是陈氏科举盛事。

    从19世纪80年代至今一百一二十年间,还流传陈媳“大彭氏”彭碧筠,兴办龙虎山陈氏家塾族学培育子孙的故事。彭碧筠(1954~1888),乳名春芝,空壳树乡莲花台人。祖父彭仕鸿,清咸丰年间恩贡,官至澧州学正。她聪慧好学,深受祖父钟爱,幼随侍澧州衙署课习。稍长,能文善诗,尤工填词,誉之“桑植才女”。慈利文人吴恭亨赞之曰:“每有作,老师宿儒,皆愧诎。”誉为“不栉进士”。她壮志满怀,不让须眉,同治三年(1874),曾女扮男装赴永顺府赶考,被考官察觉,未能进入考场,终生以为憾事。3年后与同乡陈广汉结婚,生凤楼、岑楼二子,其时有《白蝴蝶》诗作,至今尚为人传颂。婚后11年丈夫病逝,她悲痛万分,毅然设家馆,课子侄蒙童,开桑邑女塾师之先河,一时侧目讥评者有之,啧啧称道者亦有之,但她泰然处之,潜心教书育人,终于为家族乡邦培养不少彦俊之士,长子凤楼乃清季廪生,孙子陈去华为陈渠珍巡防军统领府秘书长,奠定了渊源深厚的家学根基。

    龙虎山陈氏族学(后称龙虎山国民中心小学),清末民国年间,第次薪火传承到陈凤楼、陈岑楼昆仲、陈莫如及陈馨南、陈侠南(女)兄妹,担任主事校长,为陈姓家族四邻八乡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出类拔萃人才,名扬遐迩。为纪念龙虎山小学创建100周年,陈凤楼先生季孙、陈去华先生三子、台湾《荣军报》主编、装甲兵上校教官陈克纯先生,1994年秋专程回乡省亲,举办陈氏族学(母校)百年誌庆,陈氏家族耆老,以及县区乡教育宣传统战部门各界人士参加庆典,与会者甚众。

    民国以降,桑植陈姓重教敬才振兴家邦,蔚然成风,且与时俱进,日益盛隆。有人作过统计:陈姓彦俊之士、学者名流,在桑植教育史上创建了“11个第一”。即,桑籍第一位拔贡,并入岳麓书院与李元度同窗深造的学者陈名芹;第一个留美法学博士,回国后曾任省立二师(常德师范学院前身)校长的陈伯陶;第一个留学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加入中华革命党、回国参加武昌起义,后介绍贺龙参加该党的国民党将领陈图南;第一个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的高材生陈馨南;第一位担任上世纪20年代桑植农民协会妇女联合会主席,后任龙虎山国民中心小学校长的陈侠南女士;首任桑植县初级中学(桑植一中前身)董事长的陈牧农(陆军中将);首任桑植县初级中学校长(时任湖南省中医协会会长、国际医药研究会会员的)陈策勋;第一个任桑植县初级中学教导主任的陈樾荫(女);第一个出任湖南省立八师(永顺民师前身)附小主事(校长),因办学业绩斐然,获省主席王东原500块银圆奖励者陈若皓;第一个远去百里之遥桑植“内半县”大木塘陈家庄兴学育人的“乡土教育家”陈莫如;第一名桑植女大学生、抗战民族英雄“飞将军”国民党空军上将陈有维夫人陈淑南女士等等。由于注重教育,桑植二区达泉乡文化发达,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不少人才。解放初期,五道水八区人用桃源口音俚语戏称:“俺们八区(出)的干部,一般都是由(牛)二(日)区(出)来的。”

其实,名冠张家界市农村完全中学之首的桑植县第四中学,也是由(陈家坪)龙虎山中心小学演化发展而来的。民国年间,该校名曰达泉乡国民中心小学。新中国建立初期,1950年春迁至陈策勋生药厂旧址,为空壳树完全小学。1958年“大炼钢铁”时,上迁至县办冉家坪铁厂旁王家台,以民宅为校舍,建立桑植县钢铁中学。1960年“钢铁元帅”下马,学校体制调整,钢铁中学更名为燎原公社中学,复迁址于空壳树完小。1961年人民公社体制调整,该校更名为瑞塔铺区中学,校址下迁到瑞塔铺公社东旺坪李家岗。至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才迁至瑞塔铺镇瑞市铺塔现址,逐步发展成日臻完善的桑植县第四中学。

   (二)联宗睦族的儒教祭祀文化

    ⑴祖祠祭祖。在陈姓聚居地桑植“三溶”中的“前溶”和“中溶”修建陈氏祖祠,以强宗振邦。除县城和陈家坪兴建总祠外,还在瑞塔铺、铺峪里、樵子峪、马合口、覃家垭、马井、麻林垭及龙山陈家砦等地建立七、八个陈氏支祠。这些宗祠庙宇,乃陈氏族人祭祀先宗庄重肃穆的“上层建筑”,是陈姓阖族事实上的“衙门”或“金銮殿”,也是陈姓公共集会场所。建在陈姓发祥地寺院坪(今陈家坪)的总祠,座西朝东,取卯酉山向,砖木结构,雕梁画栋,飞檐拱斗,龙脊鳌尾,屋顶立剑戟宝瓶,气势极为宏伟。采用左右对称布局,象征儒家“中庸”原则,以及积极入世、奋发向上的精神。它内分三进:进门是戏楼,作演庆之用。集会时,族长常高居戏台,俯视群下;二进是纵横堪布数十席的大厅,是族长办公、族人商定协约以及祭祀之后举行宴会的场所。正中塑立有陈氏祖神“黑公公”镂金影身,厅旁挂嵌屏匾和石碑,榔柱上制“镂金联语”,意在教育族人,遵循儒家礼法,陈氏族规、族戒、家训。总祠最里一层即第三进,叫“敦本堂”。“敦本”二字之意,就是教育子孙不忘其本,追本溯源。这里安放有历代祖考(男姓)之神位,还有历代王朝陈氏举人和进士及第牌位,燃放一龛香火。无论总祠和支祠,都拥有一定数量的资产,如田土、山林、钱粮、债权,专门用于祭祀和对家族子孙奖励或救抚。

    ⑵冬至祭祖。桑植陈姓逢年过节,均进行敬重祖先的祭祀活动,除春节给祖坟上香送亮、清明斩荆挂山、七月半烧包之外,最为隆重的是冬至祭祀,其规模最大,且仪式庄严,费时最长,解决问题较多。冬至祭祀在祠堂里举行,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

一段是“冬至”前四、五天。陈姓13个支房各自开展祭祀活动,由各支房族长主持,杀猪宰羊,置办宴席。祭祀那天,大开祠堂大门,族裔男子,不论远近,不管贫富,不分老少,都穿着整齐,带着香纸祭品,来祠堂参加祭礼,并共进祭宴。其间由支族长当着祖先灵位和族众,表彰奖励遵守族规的典型和卓有成效的族英,同时教育和处治触犯规戒乃至伤风败俗的不肖子孙,并公布一年来本支祠财务收支,议定族中有关事宜。凡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提出建议,带到总祠祭祀活动中商议解决。

    二段是“冬至”及其后几天。在总祠举行合族大祭祖,时间三五天不等,以解决问题为限。参与者为各支房族长及代表。待人到齐后,首先举行祭祀仪式,由总族长和值年会首即轮流支族长带领一班由族中文化人组成的“礼生”打先,各支房代表随后,聚集在宗祠内神龛前,面对列祖列宗神灵牌位,由值年会首主祭,总族长烧香焚纸,燃灯点烛,敬献祭品,鸣炮奏乐后,引导大家行“三叩九拜礼”,之后由礼生们吟唱祭祀赞词,宣读告祖文牒。告祖时,堂内鸦雀无声,庄严肃穆,未宣布仪式结束前,谁都不得乱挪一步。祭祀仪式完成后,总族长留下13房支族长和相关人员,共议族内重大事宜,如祭祀财产清理公布,来年轮值会首手续交接、族规条例修改完善等。冬至祭祀自明清至民国末年连年举行,解放后,随着宗族制度的消失,虽已不复存在,但七八十多岁老人尚记忆犹新。

    ⑶月半烧包祭祖。月半烧包,即“过月半”,或曰过“亡人节”。世代相传,农历七月初一至十五,阴司给亡灵放假半个月,让他们返回阳间之生前家中,享受子孙们的供奉,因此,这一期间是亡人与在世亲人的“团圆”之日。从七月初一起,族人不论富贵贫贱,每家都要想方设法备置一些三牲酒礼、香纸腊烛,虔诚地招待和祭奠先人们一番。因过春节只三四天,是生人节日,而过月半达十五天之久,乃祖先人的喜期,无论怎样都要隆重祭奠,有道是“年小月半大”。祭奠的主要形式是烧包,有两种烧法:一种是对上年月半后去世的亲人,即新亡人,要在七月七日前烧。据传他们的假期短些,必须提前到阴司“签到注册”。二种是对老亡人,其假期虽有半个月,但也须于十五日前赶回签到。七月十五日这天,还要经过“阳竺街”赶孟兰会,然后返回阴司过中元节,故必须在十四日晚以前烧完。

    所谓包,就是包封。即用封皮包着专用钱纸。亲人们事先将一坨坨纸帛包好,在封皮上写上领受考妣名讳。一般只写到父辈、祖辈、曾祖辈、高祖辈为止,为上之祖辈用一大包封,上书“列祖列宗,人人共享”。也有一边呼唤亡人名讳一边烧包的。烧包要在室外敞地进行,当天晚餐比平时丰盛,意为给先人们饯行。天黑后,家长带领子嗣来到烧包场地,在铺有干草的火场上依次摆放包封,家长点香焚纸,子孙依次跪伏,一人照册呼唤先人名讳“前来领受”。包封基本焚化,将事先备好的水饭泼出,顺手将碗倒扣在地上,众子孙拜起回家,途中不能回首观望。

    月半祭祀极其严肃虔诚。为尊重祖先,有诸多禁忌。如不得杀死进门生灵,即是蛇蝎蜈蚣,也不能杀死,说此乃先人化身。晚上不在室外放置桌椅板凳、凉床等,意为不能让先祖在室外过夜,不能粉刷浆糊,意为以免蒙住先人们眼睛,半月内不能理发刮胡须,怕祖人认不清其子孙。特别是每顿饭前,要在酒杯饮碗上,放好筷子,依次呼唤祖人上前用餐等等。

    总之,月半烧包是在望族人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一项极为庄重的祭祀活动,陈姓落籍以来从古至今,相沿成习,尚未间断。

    ⑷“兴家礼”祭祀。当族中德高望重忠厚长者或文化名人去世后,除给新亡人做5、7、9日不等道场进行超度外,还由支房族长组织一班文人礼生,郑重其事地举行儒学“兴家礼”仪式,通宵达旦地进行悼唁祀奠,以诗词歌赋、悼言祭文,传唱逝世者恩德业绩,告慰亡灵,激励后人,进行儒学传统教育。谱载民国十九年(1930)秋,湘西统领府秘书长陈去华先生因积劳成疾致病入膏肓卒于长沙后,有“湘西王”之称的陈氏族酋陈渠珍,号令桑植陈氏举行阖族悼念仪式,将陈去华灵柩抬至陈家坪陈氏宗祠前,所搭灵棚中,由族长陈天宗、秀才陈莫如等人,组织数十名礼生和围鼓锁呐班子,举行庄严肃穆的大兴家礼祭祀哀悼活动。届时,礼生肃立左右两列,行三拜九叩之礼后,由主礼生领唱,众礼生帮腔,轮番吟唱,丧歌深切悲哀,颂扬死者命如颜回英年早逝,文星殒落,实族中一大损失,激励族中子孙继承先烈之志,立起直追云云。吟唱此起彼伏,哀哀切切,凄凄惨惨,既催人泪下,也激人奋进。最后由湘西统领府陈渠珍在陈去华灵牌上朱笔点主,整个仪式通霄达旦,在一片低徊哀乐声中终止。兹将秀才陈文轩所吟唱的《悼耳孙去华并慰其父凤楼先生七律三首》记此,可见唁歌之一斑:

其一

无端噩耗到家乡,泣下筵前懒举觞;学好颜渊偏短折,才高阮籍不疏狂;

阳春谱曲悲和寡,阡表徵文惹恨长;衡岳有灵应慰我,肯教舞鹤返山庄。

其二

家学渊源卓不群,依将木铎振斯文;望倾山斗隆尊仰,品赛圭璋早达闻;

才高笔落摇五岳,谈兵策略去千军;怆怀怕读平原赋,后起依谁慰暮云。

其三

玉楼召赴太匆忙,无术返魂枉断肠,泡影昙花应觉悟,兰因絮果讵荒唐;

先流澧水家风古,赋感怀沙翰墨香;须节哀思勤树植,阶前丹桂自争芳。

    (三)游神赶会的庙会文化

游神。“末俗庸人多信鬼,古来名将必为神”。谱载,桑植陈姓初来时,并非强宗大族,他们亲邻睦友,兼收并容。开始与土著孟刘庹李杜杨邹诸姓,结为十大联排。数传以后,彭姓及谷王钟熊李等白族诸姓氏代兴,遂结成陈彭谷王钟刘李赵朱熊“十大联派”,融合了“民家人”敬奉本主游神赶会的庙会文化,对红黑白大二三公,以及忠君保国关帝爷和陈姓四世祖陈镇将军等,都奉为神灵菩萨而顶礼膜拜。相传邻乡人彭景芳筏柟本浮洞庭见本下沉,彭祷之湖滨雷万春庙,即刻木尽浮出,归而建庙于空壳树,陈姓人“亦沿而庙之”。“今陈家坪廻龙阁是也”。并塑雷万春黑公公神像,安放在陈家坪陈氏祖祠大堂正中,作为家族保护神,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一日,陈之佑公13大房裔孙(始为本陈家坪10房,马合口及黄栗垭1房)轮流醵钱赛会游神,规模声势大大超过空壳树廻龙阁黑神公公庙会。

    游神赛会活动由族中值年会首和支祠首士组织安排。族中巫师(老司公)具体施行。一般分请神上马、串乡游神、下马安神三个阶段。赛会先日,将(雷万春)黑神公公神像请上八抬神轿,“旗现  拥  如仪,呵殿导前”。由成百上千族民“尾护”夜宿主祭会首者家中。当天“灵巫婆娑,和歌侑酒”,歌舞翩翩,尽情悮神,通宵达旦。翌日,即七月二十一日这天。陈姓族中男子高擎龙凤旗、万民伞,扛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杏黄色大旗,以及“肃静”、“廻避”牌等,组成浩大的游神仪仗队伍,拥簇着黑神公公神轿,在身着法衣、头戴五佛冠老司公及主祭会首的带领下,沿着乡间大道逶迤前行,向陈家坪祖祠黑神庙进发。人们吹打吆喝,如京官出巡,前护后拥,威风凛凛。沿途“金鼓爆竹,阗咽杂作,道旁(围)观者,接踵摩肩,数里不绝。”人们一直尾随着游神队伍,直至陈氏祖庙院前。濒临浣水河畔方圆数百丈的空坪隙地上,身着节日盛装的“红男绿女,人山人海”,一些年轻人,跳起了高脚马、杖鼓舞,打起了霸王鞭,有的还作武术杂耍,栽跟斗、摔抱艺儿或翩翩起舞,做着各种各样的滑稽动作,尽情娱神,热闹非凡。远道前来黑神爷庙中敬香还愿、祈求庇佑的信男善女,也络绎不绝,敬献香帛供果,前来“酬神”。守庙大小长老们,殿前殿后读签卜卦,迎接不暇,忙而不乱。

    七月二十一日下午,游神队伍抬着黑神爷神轿,送到下年值年会首所在支祠祠堂中。支祠族长或房头首士,必须在其祠堂或堂屋门前,摆放香案,敬上粑粑、豆腐、牲醴、果品、香帛等供品,待神轿一到,便毕恭毕敬地躬身相迎。跟随神轿的老司公,便请神出轿,首士和游神者手托神像,十分虔诚地将其供进神坛之上。当晚,巫师神汉还要做一朝“施食”和“安神功课”。接着便带领族人一班男子,围着黑公公神像按着笛子、锣鼓节拍,欢歌起舞,敬神安神,至午夜尽欢而散。之后老司公“安坛”,一天的游神活动圆满结束。

    第三天,七月二十二日。老司公做完早朝,吃早饭“差神辞家”。至此,当年游神活动宣告完毕后,总祠族长将13大房支祠及各房首士留下,共商并交接来年游神有关事宜,按序轮流执行,有条不紊。各支房之间还互相攀比,以隆重热闹招待筵席丰盛为荣。

赶会。赶会即赶庙会。据陈姓旧谱载此“盖楚俗相沿也”。桑植陈姓人主要赶农历七月二十一日的神庙会和五月十三日的关帝庙会,尤以陈家坪黑神庙会闻名于桑慈庸三县边境。会期头天,就有当地人在祖祠黑神庙前空坪隙地埋锅安灶,或在牛塔里之竹丛中树蔭下,布摊设点,为第二天会期的商贸交易、物资交流事先做好准备。“忽忆故乡赛社日,满楼山色滑如潮。”出嫁外地的当地姑娘,也提前一天回到娘家,前来叩拜神灵,参加赶黑神庙会活动。

    七月二十一日上午8时许,从四里八乡、三岔两峪前来赶会的各族人们携老扶幼,身着民族盛装,络绎不绝,接踵而至。各路商客,川流不息,少则数千,多至上万。9点钟左右,随着游神队伍的到来,庙会进入高潮,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人们除了烧纸焚香,叩拜祭祀外,还观看各种文艺献演,如玩龙舞狮,耍九子鞭,演唱地方曲艺。一些未婚青年男女,女打霸王鞭,男跳仗鼓舞,熙来攘去,歌舞为媒,眉眼传情,恋爱择偶,往往一定终身。更有实际意义的这是一次盛大的物资交流大会,这天,会场上生意买卖十分兴隆,南杂百货一应俱全,山货土产应有尽有。秋收期间所需背篓晒簟、麦杆草帽、家用竹器,任由选购。新上市的包谷粑粑、发粑粑、糯米糍粑,以及甜酒鸡蛋、油炸提粑、米豆腐凉拌等风味小吃,五花八门,应接不暇。与会者流连忘返,尽兴而散。赶会,既丰富了各族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又促进了城乡及各地间的物资交流,深受人们的重视、喜爱。陈家坪、空壳树、走马坪等地的黑神爷庙会,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运动中,一度废止,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恢复。

    (四)桑植陈姓祖祠庙碑诗词门联集锦

联语:民国12年(1923)春,陈去华总纂《陈氏宗族》告竣付梓,刊有以下联云:⑴合十三支子子孙孙修祭维肃,愿千百祀绵绵翼翼帅先大光;  ⑵统制之武罗山之文历八百载食德服畴弓冶箕裘应念祖,笾豆有陈钟鼓有设合十三支骏奔修祀昭明肸蠁共输诚;  ⑶凶年不俭丰年不奢祭法礼经称为贵,赣水来迁浣水来宅栉风沐雨競斯存; ⑷春露秋霜十三支光远有耀,株山浣水亿万世长发其祥;  ⑸五夜何人能秉烛,九州无处不焚香;  ⑹肃庙雝宫左昭右穆,敬祖收族烹豚宰羊;  ⑺浣水发祥作此庙,大田多稼来赛诗;  ⑻一曲平蛮街烈祖,五经重祭说先河。

    2003年仲冬,新编《桑植陈氏族谱》告成,有陈功珍书撰二联,陈广地所题一联如次:⑴易学源流宗华山,文范德业贯颖川;  ⑵居择寺院坪光远有耀成乐土,德种浣水滨长发其祥裕后昆;  ⑶源远流长重瞳衍绪,繁荣昌盛六代延庥。

    1942年夏,陈氏龙虎山小学毕业典礼,校长陈馨南口出上联,清季秀才陈莫如即应对下联。其联云:“顶天立地成事业,翻江倒海写文章。”

1944年3月,为官清廉、政声颇著的达泉乡乡长陈物亨被人设伏遇难,陈莫如先生为其撰悼联云:在政府受重大责任,显文武才高,八乡一镇皆拱手;遇狭路中小人暗计,谈英雄气短庶民百姓都寒心。

律诗:

游神赛会(七律)

年来秋月礼神明,风会攸殊来益新。旗影钟声空左岳,香烟人气压西邻;

边邑本非耽越俗,熙朝原自重功臣;庙貌原偕天地久,千秋长奉一炉春。

                                                                       (清康熙朝·佚名)

元宵赛灯

赛灯成习俗,秉烛夜通游。天上星光灿,人间瑞气流。

炮响惊黄犬,锣鸣起白鸥。廻龙才掉尾,歇马始昂头。

仕女多欢欣,儿童喜不休。今年庆有余,来日定无忧。

                                                                             (陈莫如)

军次巴陵岳阳楼七律一首

(一九四五年九月)

乾坤浮影岳阳楼,逸兴遥飞解百忧。浩瀚烟波开玉镜,迷蒙云雾笼潮鸥;

千军跃武指江夏,三岛降幡出百头;倭氛蛮幛一扫尽,光天化日耀神州。

                                                                            (陈岳生)

 

武昌受降登黄鹤楼有感

(一九四五年十月)

昔人乘鹤知何去?岂上斯楼宠辱消。国土重光庆国盛,天兴凯旋称天骄;

铬迦齐解日俘甲,江汉荡清汪伪巢;千古英雄浪淘尽,风流人物数今朝。

                                                             (陈岳生)

   (五)江州义门奇观

    陈实公传至第17世孙名文赞,妣董氏,生三子谭先、霸先、休先。

霸先受梁禅而得天下,为陈武帝,庙号高祖,后谭先之子陈倩嗣位为文帝,在位7年,后文帝之子伯宗继位两年,史称废帝。陈顼继位为宣帝,在位14年,后又传给后主陈叔宝。陈朝共传五主,帝位33年。但世祖文帝、高宗宣帝,兄弟二人生子55人,其中分封王爵于各地的40人,奠定了陈氏在江南的基础,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安徽、江苏、四川、湖北、湖南、浙江、广东等省。真所谓“左道明逢皆叔侄,问知身世是陈亲。”

    宣帝陈顼生42子,其第六子名叔明,字子昭,封为宜都王,称“义门先祖”,至第12世陈旺,于唐文宗太和六年(832)迁江西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艾地坪(今江西德安县丰桥义门村)创建义门。

从唐文宗太和六年开始聚居,至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历三朝230余载,19代同居,3700余丁,有田庄291庄。

    唐禧宗中和四年(884)旌表义门,御赐对联:“九重天上书声旧;千古人间义字香。”南唐升元年间(937~942),敇立义门三阁,建义门柱于门外,左镌“义”字,右镌“门”字,筑表台,高一丈。宋太祖建隆三年(962)筑表台,高二丈余。御笔亲书“义门陈氏”。御赐书30余卷,面书“真良家”三字,兼赐字号十二班,以为家世次第。宋太祖淳化元年(990)敇“真良家”三字,标著于门。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旌表“锦屏堂”三字,置锦屏一座。宋仁宗天圣四年(1926),赠青公以上五世公爵,敇立祠五龛,敇诰祠曰:“陈氏义居,年逾二百,子孙蕃衍,数过三千,师保之训,是严公侯之爵无靳,锡之大礼,拜之先师,庶几率土之人,感化同堂之义”。

    兹录宋仁宗皇帝御赐江州义门对联如次:

    门联:三千门内同居住,五百年前共造家。

堂联:庄分七十二州郡,人间第一;义聚三千七百口,天下无双。

又:周时班爵帮公胄,宋室建坊高士家。

宋朝宰相文彦博题联:虞夏商周汉唐宋屡朝巨族,父子兄弟伯叔孙历代名臣。

宋朝理学大师朱熹咏义门诗云:

    其一:金銮宴罢月如银,环珮铿锵出凤城。

    试问九州谁第一?咸称惟有义门陈。

    其二:畜类独知谊,同居共一心,唐国无旧国,唯有义门陈。

    说江州义门世家是世界家族史的奇观,不仅因为它聚族的时间长,而且因为它是治家有方和睦而居的典范。义门家族不但有严谨的族规、家训和严密的组织管理制度,而且对选择家族的最高领导者,不以辈份为条件,不以嫡长为继承,而推贤用能,惟才是举。选择有高度组织才干、有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有尊老抚幼观点、有维护家族利益精神、有团结协调互助的宝贵品质、有协调官民关系才干的人来担任。

230多年中,历19代,但主持家政的最高当权者,只有5代中的12个人。首任陈旺,是创建义门的始祖,一连主持了5代。第2任是陈旺的第6代孙陈伉。第3任不是陈伉之子而是其侄陈崇,曾任江州长史、御史大夫,获上柱国等荣誉头衔,主持家政28年。第4任陈兢。第5任陈肱。从第6—13任都是陈旺的第9代孙,他们是同辈兄弟。第6任陈衮,曾任江州司户参军,主持家政35年。第7任陈让,曾任常德太守、卫前兵马使。第8任陈昉进士,官任奉礼郞。第9任陈鸿,第10任陈蕴,第11任陈袭均为进士。第12任陈旭进士,官江州助教。

由于有严密的管理制度,又能贤能主持家政,故此,义门世家,无游手好闲之人,无有赌博偷盗之人,无离心离德奇谈怪论之人,无徇私舞弊之邪念,“人无私财,厨无异馔”,“大小知教,内外如一”。就是用外,也很融洽、谦恭,“每餐每食群坐一堂,未成年者别具一席。”连犬也驯养成性,共居一舍,吃食时“一犬不至,群犬不吃”。

     由于这样一个过于庞大的家族,朝廷重臣十分关注,惟恐陈氏过于集中,朝野太盛,对王朝造成威胁。宋仁宗嘉祐七年(1602),19代聚族而居的江州义门陈姓很理性地奏请分家。是年七月,由朝廷派员监护分析义门陈氏。翌年三月,议定分庄事宜,将江州义门陈氏分为291庄,依派拈阄迁各府、州、镇之庄,江南110庄,楚地按壤91庄,两直州、江浙、闽广因官立产90庄。这291庄陈氏家族遍布全国各地,门首均挂有“义门世家”匾额。江州义门陈生是当今天下陈姓的重要源流,因其名声赫赫,致使很多其他支系或一些由于年代久远而无法考察到其支系祖先的陈姓后代,也将自己的谱系,归于江州陈姓之下,由此便有“天下陈氏出江州”之说。

                                              (摘自新编2004年仲秋版《桑植陈氏族谱》)

   (六)陈莫如先生生圹诗文刊录

民国34年腊月,清末秀才陈莫如建造寿藏,时寿逾七秩,膝下子孙成群,含飴弄孙,颐养天年,但人生坎坷,中年丧偶(由义子贺龙代聘刘氏续弦),晚年丧子(六、七子为抗战烈士),深感不幸中有幸,值得立碑纪念,以警示后人。并将县长王素波题赠的“为国捐躯”的青石匾额嵌于其祖坟墓碑与生圹之间,进行民族气节教育。

    除他自题诗文,还礼请桑植八大闻人(清末秀才、族长陈才良,“湘西文种”谷梅桥,毛泽东一师同窗、前石门县知事彭石渠,陆军少将陈策勋等),在圹前正中所立八方右柱上撰诗题文,乃桑植墓碑碣石文化的一次大展示。

自题其一:“巫山一段云,楚岫一团雪;上苑一枝花,中天一轮月,云散、雪散、花残、月缺。”自题其二:“不偶而偶,失天得天,荷花牡丹,聚寡有奇缘;南柯一梦,偕老愿百年。”

县内八大闻人所撰写诗文:

人伦冠冕一灵光,闻当年倚试,万言汪洋泮水翻文海;

生圹经营双美颂,知今日诏谋,百岁淅沥松涛漾德风。

                             ——民国三十四年腊月吉旦前石门县长  彭石渠拜题并书

书经三代  至弟乃成  莫年发达  庠序蜚声

磊磊落落,率性而行  酒后高谭  四座心警

急义若渴  惨淡经营  修桥利涉  兴校课生

门徒济济  室家蓁蓁  元配继配  内助得人

钜细咸理  无俟躬亲  问安点额  乐叙天伦

大启桑宇  突兀嶙峋  我登道山  挹此清新

                                                 ——清 府增生  愚兄陈才良敬题

猗维族伯  清风亮节  道冠乡邦  志同日月  淡泊功名  人称世杰

桃李满三乡  师谟雄七泽  嘱我题生圹

媿难达其德  在祝万物生  长生如松柏

                                               ——陸军少将  小侄陈策勋敬题

□龄志学  迥异凡童  六经四史  练习淹通

声蜚庠序  名选泽宫  人见其表  莫测其中

精神矍铄  豪气冠雄  设塾讲学  化雨春风

寿臻耄耋  清明在躬  子孙蕃衍  康强吉逢

                                                      ——前清廪生  陈凤楼敬题

浣水之西澧水东,有名士兮古今通;文章诗赋冠诸童,不羡荣华不怨穷。

退休振铎觉聩聋,吾道干城山斗隆;慷慨好义立德功,古有范文今有公。

               智水仁山画图中,寿藏岿岿兰桂丛。

               於戏扬旗歇马回龙宫,我亦山高水长先生风。

                                                           ——前清 文庠生彭德芳敬题

表圣营生圹  超然物外胸  黄中传腐史  玄德绍前踪 

其作罩如望  曾为学者宗  文章饶古质  才气自横纵 

应爱梅侵雪  长偕柏秀冬  颐神看歇马  顾祖傍回龙

醉月醪千石  浮云粟万钟  游山乘下泽  释卷睡高舂 

戚违□游乐  悠悠绝过踪  百年归此室  无復恋遥峰

                                                            ——前清文庠  谷梅桥敬题

株山矗立  浣水泱泱  兰生风雅  丕焕星堂  标夺艺苑  名显醉乡  英才乐育  义问宣扬

胜朝遗老  民族之光  日严六德  云集千祥  子孙勿替  福寿无疆  我题藏碣  敬献心香

                                                            ——师范生  彭运舟敬题

子云吾友  合志同方  其心最直  其性最刚  工於诗赋  长於文章  敏捷无比  颖悟非常

年甫弱冠  即入胶庠  科举不废  定得观光  闭门讲授  桃李满堂  年逾杖国  身其康强

厥孙济济  其喜洋洋  生圹预筑  终焉允藏  群贤毕至  缀词赓飏  我本樗栎  自媿荒唐

                                                            ——前清文庠  彭魁儒敬题

                           (录自莫如公玄孙陈峻峭所撰鸾公广政房昌忠支谱手钞本)

         (七)陈氏族训

朔生之本  以亲九族  节下思恭  致于父母  孝友兄弟  读书力田  懒惰必戒  酗酒斗殴

有点清德  始称曰祖  尧典所载  奉先思孝  受生之初  和睦乡邻  顺其本性  专力俭勤

持势凌人  当悬力儆  燕翼贻谋  余以优恤  当秉致公  欲报之德  无猜无忌  国课早纳

牌赌丧家  方命尔等  阖族上下  代传丝续  永敦和谐  作则必身  与天同酬  免去纷争

        服役争行  雅容秽淫  宜早纠正  谨遵此训

圣谕·广训

敦孝悌以重人伦  笃宗族以照雍睦  和乡党以息争讼  讲法律以儆愚顽

重农桑以是衣食  尚节俭以惜财用  务本业以定民志  训子弟以禁非为

                        (以上摘于《桑植陈氏族谱》(2004年仲秋版本]彩照扉页。)        

本文 陈佐博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chenzuo.net/post/428.html

标签:桑植陈氏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支持博客公益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