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绿色家园的拓荒山-记桑植县澧源镇燕窝村党支部书记邹进善

陈佐 阅读:3589 2014-09-02 07:53:08 评论:0
盛夏六月,一脚踏进生态农业示范村——燕窝村,就被这里的山山水水迷住了。一座高大的石拱桥,飞架在小溪的两岸,层层梯地,果树成林。周围的山岭,绿树成荫。一丘丘良田,禾苗青翠欲滴。两条宽宽的公路,连接着全村的家家户户,拖拉机欢快的奔驰在公路上……整个村庄焕然一新,脱贫致富在这里得到最好的体现。周围的村村寨寨无不啧啧称奇,赞不绝口,异口同声地说:“燕窝的巨变,一是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好;二是有个好支书。”这个好支书,就是连续几次被评为张家界市优秀共产党员的桑植县燕窝村党支部书记邹进善同志。

“老善”谋事有头脑

燕窝村,地形酷似燕窝。四周环山,中间一条狭窄峪谷,一条横溪锁住峡谷出口,村民倚山结庐。周围的山岭,原来是古木参天,浓荫蔽日。1958年以后,成片的森林遭了灭顶之灾,变成了光秃秃的荒岭。由于水土流失,土地贫瘠,农民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化肥买不起,农药买不回,粮食产量一直不高。秋收一过,农民又缺食少粮,有的跑出去打工,有的行乞。前些年,燕窝“穷”名远扬,老远就能见到三丈高的穷气,方圆几十里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有女莫嫁燕窝村,十个萝卜九人分”。

邹进善接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同时阳光下的一块土地,不少村寨都脱贫致富了,唯独燕窝仍象一碗烂粥。邹进善偏不信这个邪。他推心置腹,与全村党员、干部研究讨论,统一了认识:不整治这穷山恶水,要想致富,只能是望山兴叹。若要富,多栽树。根据村里地形土质特点,荒山顶土,人武部绿化,栽植枞树、杉树、柏树、茶籽树。现在的燕窝四面山顶、树木葱郁,一片绿荫。荒坡荒岭,被改成一层一层梯地,大量栽培椪柑、“琯溪蜜柚”等优良品种果树。为实现这一规划,邹进善跑购苗资金,请技术顾问,争取上级支持,一干就是十年,十年艰辛,十年磨难,缍有了丰硕的成果。截止去年底,全村已种植干水果1200多亩,已受益500多亩,现仅果树一项收入,全村人均收入就达1200多元。预计三年全部受益后,全村仅干水果一项,人均收入将达到2500元左右。一到秋季,黄澄澄的柑桔、肥大的蜜柚、毛绒绒的栗树,挂满枝头,交相辉映,果园漂出阵阵芳香,使人留恋忘返。省、市、县领导多次到燕窝村视察参观,都夸奖邹进善“搞得好”。去年,燕窝村被市、县有关部门确定为“生态农业示范村”后,邹进善又敏感地把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作为大事来抓,发动群众,大修沼气池。现全村已有200多户农民用上了沼气,蓝焰焰的火苗映红了燕窝村村民幸福、欢乐的笑脸。

邹进善有经济头脑,他知道发展经济不能只是单打一,村里有个大水库,他承包给一个困难组,养鱼万多尾,产量2万余公斤,收入7万多元。抓了经济,仍未放弃根本。农业以粮为纲虽说太绝对,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产量连年增长,现村里每户储粮可吃三年以上。燕窝扔掉了“穷”字,家家有电视、摩托,户户有存款余粮,村民喜气洋洋,纷纷称赞:“老善是个好当家”。一位80多岁的老党员逢人就讲:“我们燕窝有老善当家,金窝银窝赶不上我们燕窝”。

老善办事不含糊

燕窝村地域狭窄,只有一条石板足供人行走,世世代代,祖祖辈辈,乡民踏着这青石板路,从穷窝走出去窥探外面的世界。年长月久,一块块青石板被踏破了,踏碎了。每当天雨,这破碎的青石板泥泞没膝,行人踉踉跄跄,叫苦不迭。前几年,村里椪柑丰收,几十万斤椪柑,全靠肩挑背负,一担担一背背从这破碎的青石板路运往外地。乡民们肩磨肿了,鞋磨穿了,堆积如山的柑桔才被运完。邹进善看到这种情况,一张宏图又在心中绘成:修路架桥,结束肩挑背负的历史。燕窝柑桔多,光靠挑靠背,永远只能蜗居在燕窝里,无法与外地扩大交流,跟不上改革开放的步伐。邹进善与支部同志研究以后,发动群众,分片包干,分段包干,自己拿别人拿剩的一段,经过一冬苦战,两条宽宽的公路修通了,行人走在这平坦宽敞的公路上,都说:“还是老善有远见”。邹进善的努力,再一次赢得了上级各部门的重视,县以工代赈部门已决定,将通往该村的公路进行砂改油,按国家三级公路的标准修建,目前,该工程已正式投入勘测设计中,不久,全县第一条村级柏油马路将会展现在燕窝村乃至全县人民的眼前。

公路修通了,要连接外面的世界,必须要通过锁住燕窝的一道溪沟。这道小溪,风和日丽,淙淙作响,潺潺流淌,青山绿水,富有诗意。如果天雨,山洪瀑涨,小溪如同脱缰狂奔的野马。乡民隔溪相望,只能困居在燕窝里,动弹不得。提高村民生活品位,为村民创造便捷的生产生活环境,桥是非架不可了。邹进善主张,要修就要修座象样的桥。邹进善三进县城设计室,想请人设计,但一算帐,桥的造价要10多万元,设计费要3000元。邹进善一听这,头脑有点怵了。难道就此罢休,让燕窝村村民永远成为隔溪相望?不!邹进善就有这个怪脾气,不信邪!为村民谋利,造福子孙,天大的困难也要干。设计费免了吧,请大家抽几包烟。邹进善把图纸带回去,召开支部会,决定集资、分派义务工修桥。共产党的老规矩,党员带头。邹进善自己先掏500元,其余党员200元、100元、50元不算,村民50元、20元不等,全村共筹资金17800元。再争取外援,邹进善先跑交通局,交通局长被邹进善的胆感感动了,赞不绝口:“你真有胆量,有气魄。”拍板支援5000元。再跑镇政府得到3000元,邹进善就靠这些钱破土动工。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邹进善亲临火线,干部、党员轮流值班,自带工具,奋战在工地。打拱是修桥的关键,而架笼木是打拱的关键。架笼木这一天,邹进善整天泡在工地,亲自监督指导,久病卧床的老父亲正在弥留之际。两个姐姐、两个弟弟守候在父亲病榻旁,看看奄奄一息的父亲快要走了。三次到工地催邹进善回家。邹进善此时心里装的是这座大桥,成败在此一举,他实在离不开啊!直到笼木钉上最后一颗铁钉后,邹进善才撒手往家里跑,可是老父已静静躺在门板上了。两个姐姐边哭边骂:“桥,桥,你心里只有桥!”

打拱的前后几天,邹进善三天三夜未沾床铺,打拱这一天,邹进善集中了全村300多个劳力,不准一个劳力请假,全力以赴,一天就完成了打拱任务,用极少的资金,短短的时间,竟然修建了造价10多万元的大桥。就这样,小小的燕窝村,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修起了一座长80米,宽5.5米,高7.5的石拱桥,邹进善给桥命名为“群英桥”。表明这是群英相会,共同奋斗的结晶。而他为此桥的众多付出却只字未提。

“老善”处事觉悟高

在燕窝村,邹进善的威信相当高,乡民敬他、重他、爱他。不是邹进善会驾驭权术,而是他廉洁自律,关心群众,以心换心换来的。邹进善常说:“人不贪财鬼也怕,当干部如果只占便宜,哪个还相信你?”。邹进善工作志向高,气魄大,胆量足。但他善于做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他常说:“政策这变那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要当干部,就要多为群众着想。”他自己时时、处处想的是全村民的利益。在修大桥时,号召大家集资,开始有的党员思想不通,认为没必要修座大桥。邹进善耐心作工作:“要过溪沟,有座石板桥也走得过去。但我们要从长远利益着想,为子孙造福,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老党员袁佐成家庭困难,但他一说就通:“老善讲得有道理,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过石板桥,干!”第二天,他拉了一车椪柑去卖,交了集资费。原来准备拖交的人纷纷交齐了集资费,集资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修桥清理基础时,邹进善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多作贡献。他自己出了多少义务工,自己也懒得算,也算不清了。从开始规划修桥到竣工,他心里装的就是桥,也很少离开工地。有位组长认为义务工出多了划不来,邹进善又作工作:“干部干部,多干几步有什么要紧?”这位组长很受感动,清理大桥基础时,他特地买了新撮箕带上工地。

邹进善知道:村民是纯朴的,眼睛是雪亮的,掺不得半点沙子。作为一村之首,打铁先要自身硬,每当国家有点救济,他绝不从中捞油水,也不给亲朋戚友开绿灯。他总是把党的温暖送给最困难的农户,同时自己也往往解囊相助。刘家组村村刘纪元,前年春季身患大病,两次开刀,家里的钱都送进医院去了。别人犁田下种,他家的田都是空田,刘纪元急得直掉眼泪。邹进善将自家的牛让给刘纪元,并跑有关单位,争取到100元让刘纪元买回稻种。才使他家不误农时。特困户邹进超,去年大病,果林失管,猪又病死,时令到了冬季,竟无钱米过冬。邹进善又跑民政局,给邹进超全家每人争取到三件新衣。然后又组织党员捐钱捐粮,帮助邹进超一家三口度过难关。

燕窝虽小,却是白族、土家族、苗族共居的村庄,邹进善不分族别,全心全意为民族团结进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自1991年以来,张家界市已连续几次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邹进善文化不高,但对党无限忠诚,改革开放意识强,有胆有识,在他的领导下,燕窝村由昔日的光秃贫瘠的山村变为今日的生态农业示范村,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跨越啊!这中间又包含着他多少辛劳与汗水啊!燕窝村的明天将会更美好!

 


本文 陈佐博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chenzuo.net/post/347.html

标签:桑植新闻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支持博客公益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