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解密]中国飞机军团:歼-10为何堪称“定海神针”
古时,王者属于开疆拓土的勇者。近代,强于世界者必盛于海洋。而今天,谁能拥有天空,谁就能站到世界的最前沿。摘下航空工业这朵工业之花,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中航工业这颗60年前埋下的种子,生根、发芽、绽放——究竟我们已经了拥有哪些国之重器?工业之花绽放将怎样引领中国经济?
胖妞儿“大运”——中国为什么一定要造自己的大飞机?
中国大飞机“三剑客”大运、AG600、C919的动向一直引人关注。
2014年年底的珠海航展,最让人意料之外的无疑是美国空军C-17的大驾光临。在众多媒体和评论看来,C-17的露面是因为出现了对手,中国“大运”。
中航工业副总经理耿汝光,他喜欢把大运称为“胖妞儿”。这个丫头争气,2013年1月26日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和乌克兰之后,第四个能够自主研制大型运输机的国家。珠海航展是大运在公众面前的首次亮相,垂尾绘有巨大国旗的“大运”783号,在人们欢呼声中飞上了蓝天。
航展之后,大运目前正在进行各种测试。耿汝光最自豪的,是大运对整个航空工业的拉动:“整个大运我们要集成的元器件、原材料、标准件,多达近1000万个。这样一种研发规模,我们过去从没有遇到过。”
一个铆钉、一个螺母或者一段管线,都是一个航空标准件。所谓“标准件”是指结构、尺寸、画法、标记各个方面都已经完全标准化,跨行业通用性强的零部件和元件。一个国家能够生产的标准件越多,就意味着整体工业实力越强。正因为飞机制造对标准件的需求最多,对其它工业制造的拉动性极强,因而航空工业也有“工业之花”的美誉。
大运上安装的标准件,已经与波音、空客大飞机上的标准件数量相当。欧盟的大型运输机需要多国联合才能研发制造。中国的大运,是当之无愧的工业重器。
有统计显示,每投入航空一块钱,十年之后,它可能带来的就是80倍的规模效应。从科技角度来讲,在航空科研上每投一块钱,溢出效应可以达到16倍。
“大运很可能还会超过这样的一个溢出效益!”耿汝光一说起“胖妞儿”就特别兴奋,“大运的成功,意味着中国远程运输的能力又迈进了一大步,特别是中国救灾救援能力不足的历史,将因为大运的加入而彻底改写。”
王者“歼-10”——为何堪称“定海神针”?
成都这家工厂是我国重要的飞机制造基地。我们到来的时候,一架歼-10飞机正在做交付前最后的调试。
厂房里,一个连接机翼的大型结构件刚刚加工完成,从1000公斤的厚板材,到40公斤的成品,类似这样剖面复杂,曲度要求精确的大型构件,现在都是一次成型,而歼-10以前的二代机类似的结构件需要用几百个零件拼接而成。
二代机的寿命通常只有2000个小时左右,而三代机能够达到4000小时以上。
歼-10及其系列目前是空军的重要装备,而歼-10在中国航空工业史上,有着“定海神针”般的分量。
86岁的宋文骢,是歼-10总设计师。1986年他领命带队设计歼-10。说到当时的全球战机格局,宋文骢特别感慨:“当时世界上拥有三代机的只有美国,当时的苏联和欧洲一些国家。周边包括日本、印度,也在美国人的支持下,搞第三代战斗机。那时我们国家只装备了歼-7、歼-8。作为二代机,歼-7、歼-8比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苏-27和F-15等三代机,落后了整整一代。”
飞机机型的迭代,绝非简单改造升级,而是体系性的颠覆。如果打个比方,就如同电子制造产业,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集成电路的迭代,新的体系出现,旧的就被彻底淘汰。
歼-10正意味着这样一次重要的机型迭代,整机购买不可能,技术合作更不可能。
一场新中国航空工业史上最大规模的研制战役就此打响。全国100多个单位,十余万人直接参与,涉及到航空、航天、电子、兵器、冶金等十多个领域。
在那之前,从歼-5到歼-8,中国人制造飞机的经验还只停留在跟踪和借鉴国外技术上,而这一次却要完完全全靠自己。最大的困难,是当时全国的工业基础都还不够强。
按照当时飞机研发的国际惯例,一架飞机上新研制的部分不能超过30%,否则成功的可能性将大打折扣,而歼-10需要研制的新品超过60%。
很多人都质疑,宋文骢在有生之年还能不能看到歼-10飞上蓝天,不过宋文骢却很坚定。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份信念是在他7岁时就在心底埋下的。“1937年日军侵华,家乡昆明的天空,每天都被凄厉的防空警报撕裂。那个时候天天看着飞机在这儿起降,开始往地下打、轰炸,一来就是二十几架。”宋文骢立志,“国家兴旺、匹夫有责,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将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歼-10立项的时候,宋文骢的徒弟杨伟刚刚参加工作。他拿到的任务,是歼-10四大关键技术之一,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
电传飞控系统相当于要给飞机装上一个智能大脑,这也是三代机完全不同于二代机的核心技术,直到今天仍然是航空大国们的核心机密。歼-10飞机电传飞控系统的突破,为此后中国所有的飞机研制奠定了基础,整个三代机的电传体系研发如鱼得水。
从零起步,到首飞成功,再到定型装备部队,歼-10走完了任何一个航空大国都绕不过去的完整型号研制的全过程。这是一个助推中国工业制造整体升级的机型,为中国留下了最宝贵的一代人才。中航工业目前相当多的技术骨干和关键岗位带队人,都是当年搞歼-10的小伙伴。
歼-10定型后的十年,他们带着又一代年轻人,让中国的大型运输机、新型战斗机、无人机,一个个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高原雄鹰”AC313——攻克了哪些核心技术?
江西景德镇孕育出的,不仅有精美的陶瓷艺术品,更有不断挑战极限的勇者。
一场特殊的演练正在进行。这架AC313,即将交付森林武警部队。水箱装载只需要20分钟。装满水的大飞机可以用于紧急消防任务,一旦出现火情,它可以紧急起飞,进行空中灭火。AC313的起飞重量可达13.8吨,一次可运送多达5吨物资。拥有超强的内载和外挂能力。
除了自动吸水,远距离运输,AC313还有一个超强的优势。
从2010年开始,AC313不断挑战新的试飞高度,2013年曾在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飞到了8030米。AC313是目前亚洲最大吨位的高原直升机,可以完成各种特殊救援任务。
“高原雄鹰”的性能,眼下还在不断试验并提升。比如它的尾部,正接受空中飞行和载荷的极限测试。
直升机能不能飞得更高,最关键的是桨叶,它决定着飞机的旋翼推力。以前的中国直升机多采用金属桨叶,旋翼太重,研发复合材料的桨叶,是AC313攻克的关键技术。现在他们生产的复合材料桨叶能使整个旋翼重量减轻10%。
这10%对直升机至关重要。直升机自身重量每减轻10%,就能多载重一吨,如果载重不变,就能再飞高1000米。旋翼升力的提升,绕不过复合材料的制造难关,AC313整个机身使用的复合材料现在已达50%。这些新材料已经运用到航天、船舶、兵器、汽车、火车等多个民用领域。
不断挑战新高度,不断提升性能,中国要造自己的新型飞机,正是因为它对制造业的带动,很可能将达数千亿规模,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引擎。
除了以上这些大家伙,中国航空发动机这块“心病”有哪些最新突破?神秘的试飞什么样?比肩世界巨头,我们还拥有哪些国之重器?
8月22日(周六)晚21:45,央视财经频道特别奉献“解密世界级中国企业”之《走进中航工业集团:国之重器》。来源:央视财经本文编辑:李天路(央视财经)
本文 陈佐博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chenzuo.net/post/845.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