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白族融进武陵山脉的风花雪月
陈佐
阅读:4567
2014-07-26 13:37:14
评论:0
750年前,云南大理的300名白族人,因宋末元初的战乱,告别苍山洱海,告别蝴蝶泉,跋山涉水,终于在秀美澧水缠绕的武陵山脉停步,繁衍生息,幸福新生——
“一拜祖先来路远,二拜祖先劳百端,三拜祖先创业苦,四拜祖先荣耀显,家住云南喜洲县,苍山脚下有家园,大宋义士人皆晓,天山逸民历代传……” 桑植的白族人会唱这首《拜祖词》,永远记得他们来自云南的大理。公元1261年,他们只有300人,由谷均万、王朋凯、钟千一、熊安国四人带领,“溯长江、渡洞庭、漫津澧、步慈阳(今慈利)来到鸟坪(今桑植县廖坪村)狐狸溪(今桑植芙蓉桥)、麦地坪一带,见山川锦绣,民风淳朴,乐其风土,结庐归耕”。他们一直以“民家人”自居, 1984年6月27日,被正式认定为白族。
一晃750年,在贺龙元帅的故乡,中国工农红军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的桑植, 在绵延千里雄奇的武陵山脉里,在静若处子婀娜多姿的澧水旁,一栋栋依山傍水而筑的一正两厢挂耳转角楼延续着云南大理的民族血脉,122个白族村庄散落在桑植县瑞塔铺、刘家坪、芙蓉桥、麦地坪、淋溪河、马合口、洪家关等7个白族乡镇,11万人口,形成色彩斑斓的桑植白族,一个庞大的白族文化大观园。
“投了生,还要跟着贺胡子干”的白族人
桑植白族人的身体里流淌的是军人始祖的血。大革命时期,以贺龙为首的共产党人在桑植先后开辟了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当时,仅10万人的桑植,跟着贺龙闹革命的达2万多人,其中5000多人壮烈牺牲。而桑植白族儿女就身在其中,贺龙的大姐夫谷吉庭是白族,贺龙的母亲是白族,贺龙认的干姐、游击大队长谷德桃是白族。在贺龙的部队,一大批指战员都是白族儿郎。1935年11月19日,贺龙领导的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刘家坪誓师北上抗日,贺龙手下就有两名白族虎将,红二军团红七师第二团团长钟子廷和红二军团红四师师长汤福林牺牲在云南。
桑植的白族人是贺龙革命的依傍。在洪家关白族乡横塘湾村,贺龙就在这里建起了红军医院,把32个受伤红军交给谷家白族人照顾,直到伤愈归队。在刘家坪白族乡,贺龙把红二六军团司令部设在龙堰峪村,一万一千多名红军指战员分散居住在10多个白族村庄760多户白族人家。白族人从共产党身上看到了让白族人过上好日子的希望。一年又一年,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贺龙父亲认的干女儿、贺龙拜的干姐谷德桃、贺龙的大将王炳南,是典型的白族人,他们被“左”倾路线迫害致死,仍无怨无悔。谷德桃牺牲前,对着枪毙她的红军战士说:“请不要打我的心脏,我的心是红的,我死后,请掏出来,让贺胡子看。”王炳南被折磨得奄奄一息,被迫害前,动情地说:“我们民家人是军人后代,十八年后,我投了生,还要跟着贺胡子干。”在桑植的山山水水,一个个白族村寨,一个个有关白族儿女跟着贺龙闹革命的故事,为我们留下了一笔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唱进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桑植民歌
“隔山隔岭又隔岩,我唱山歌歌儿甩过来,接得到的是妙手,接不到的你莫怪。”
一不小心,白族小伙就会唱个山歌甩过来。如果对你有意啊,就会唱起情歌:
蜜蜂喜欢桂花园,郎爱姣妹心想癫;
人不贴心义不重,米不合曲酒不甜。
姑娘有意,也会回唱:
有情哥哥你听真,锣鼓一锤定了音;
我如园中芭蕉树,年年换叶不换心。
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优美的比拟、清新的格调,还有深邃的哲理。在崇山峻岭的桑植,白族的姑娘小伙就这样以歌传情,以歌定情。
不仅有情歌,还有这样的歌:
白鹤起翅啊腿腿儿啊长啊,(我)一翅飞到田埂上啊;打铳儿郎(你)莫打啊我哇,(我)只吃螺蛳儿不吃秧啊。
虽身处大山,白族人的心里明镜似的,他们还会唱这样的歌:
天上星多月不明,塘里鱼多水不清;
朝中官多文书乱,世上花多乱人心。
在桑植的白族村寨,你随便走近一家坐北朝南的“一正两厢挂耳转角楼”或“四合开井大院”的白族居民,男子身穿白色对襟布扣汗衣,妇女头系白色、身穿白色镶边绣花衣的白族人会置办一桌五颜六色的酒菜让你大饱口福,酒醉饭饱之后,桑植白族民歌响了起来。高亢激昂的山歌,优美抒情的小调,气势磅礴的劳动号子、激昂人心的革命歌曲,会让你如醉如醉。
700多年,高低起伏的山峦,迂回曲折的溪河赋予桑植白族人丰富的想象和伟大的创造力,历经征战、迁徙和艰辛创业,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他们要唱歌,他们的歌高昂悲壮、曲折回环。其质朴纯厚的辞风、浓郁的抒情风味、灵活多变的句式、鲜明准确、生动丰富的语言、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令许多词曲家拍案叫绝。后来桑植民歌成功申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宋祖英把《马桑树儿搭灯台》唱进了维也纳音乐大厅,可以说,桑植白族民歌功不可没。
只有桑植白族人会跳的仗鼓舞
在桑植,你会看到一种别的民族,甚至大理的白族也跳不出的一种舞蹈——仗鼓舞。这种舞蹈是桑植白族人原创的,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白族人游神、赶庙会、庆典、祭祀等大型民事民俗活动,仗鼓舞是主打节目。
三五一伙,几十一群。少则三人,多达千人。大圈围小圈,他们跳起来了。仗鼓是道具,长一米二,用一棒为杆,音乐以打击乐器为主,同时还用横笛吹奏主旋律,夹以海螺、长号和唢呐伴奏。动作以跳、摆、转、翻为基本动作,但有九九八十一套路,有些动作左冲右突,呼呼作响,融合武术元素,显示出左右开弓,刚劲雄武的威力。
原来仗鼓舞就来源于一场冲突。据传,白族初来桑植,常受官府压迫。一次,有兄弟三人正在家里打糍粑,来了一队官兵,敲诈他们,引起争执,于是发生冲突。三兄弟用毛巾木杵当武器,打退了官差。他们欢喜得手舞足蹈。为了纪念胜利,就编成“仗鼓舞”。
白族仗鼓舞在游神时跳“游神仗鼓舞”,在本主庙会上跳“祭祀仗鼓舞”,在过年杀猪打糍粑跳“粑粑仗鼓舞”,形式多样。
七百年传承不绝的文化大观园
桑植白族以谷、王、钟、熊四大姓为主。一个个姓氏依族而居。在漫长的七百年进程中,展示着民族神奇的生命画卷。芙蓉桥乡的谷家三月三游神,麦地坪乡的钟家十月十五仗鼓舞,刘家坪乡的熊家七月二十一赶庙会,瑞塔铺镇王家“请七仙姑”,淋溪河有赛歌会。
有白族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七百年不绝的节日传承。七百多年来,桑植白族一直举行着两个重大节日:一个是冬至节,一个是本主会。冬至节也叫祭祖节。每年冬至节这天,白族男女着盛装,聚会祠堂,杀猪宰羊,敬祭本主,赞词跳舞。本主会则是庙会,白族不但每年正月初二至十五,要抬着三位本主神像去各村寨游神,而且还有定期定点的赛神赶庙会活动。谷姓每年正月十五,王姓正月初九,熊姓七月二十一。 “庙会”上都要唱:“山有昆仑水有海,花有清香月有影;萝卜有根荷有蒂,莲蓬打从藕上坐。一拜祖先来路远,二拜祖先劳百端。三拜祖业创业苦,四拜祖先光耀显。家住云南喜洲县,苍山脚下有家园,大家义士人皆晓,天山逸民历代传。说不尽的分别话,说不尽的祖来源。”正是这种薪火相传的节日庙会和说教,让白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那些对联也处处可见白族文化。在麦地坪乡钟氏祠堂,有两副对联,一副:“遗滇池,衍宗学,飞鸿鹤舞贻漠远;落楚天,光祖范,高山流水世泽长”;另一副:“源苍山,落鱼龟,义让经堂羡麦地;根滇池,更回龙,德昭知音倚文山”。在芙蓉桥乡 “覆锅岩”庙门石柱上,又有一副“起江北,寄江西溯长江,渡洞庭,漫津澧,落慈邑,业创午秋,永久勿替;抵南楚,匿患难,竖草标,壁阡陌,力急扎,思广监,宗衍八支,长昭流芳”的对联。
在桑植,这幅色彩斑斓的白族民俗文化风情画卷让你看不完,赏不尽。
链 接
●吃在风情小食一条街
瑞塔铺白族镇有35000人,白族人占60%。这里有一条远近闻名的白族风情小食一条街。数百家店铺,数千种特色小食,“瓦罐煨土鸡”、“香菜炒蛋”、“韭菜合渣”、“坊子菜”、炒米、三道茶,香飘十里。
●住在淋溪河边转角楼
淋溪河全乡4700人,白族人占80%。淋溪河地处湘鄂两省交界处,淋溪将湖北湖南分开。河的两旁,依山而筑着一排排古朴的转角楼,住在50元一晚的房铺,可听溪水潺潺,品渔歌袅娜。
●到芙蓉桥看娃娃鱼
芙蓉桥有13000人,白族人占95%,桑植白族的始居地,以无牙恐龙国家地质博物馆和躲过第四纪冰川的大鲵(又称娃娃鱼)养殖园而闻名。白族子孙王国兴投资2000万元建成全国最长的大鲵人工繁殖隧道,养殖了4万尾大鲵。
●在麦地坪看仗鼓舞
麦地坪白族乡5033人,白族人占98%。每月的农历十月十五,麦地坪的白族居民从村寨汇集到钟氏始祖大院,举行为期一周的仗鼓舞节。还有傩戏、白族花灯、白族玩水龙灯、白族火把节、白族赛歌会等活动。
●在刘家坪买湘西腊肉
刘家坪白族乡11600人,白族人占90%。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长征前夕,只有3000白族人的刘家坪,供养着6000多红军指战员,贺龙、任弼时、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最喜欢吃这里的湘西腊肉。刘家坪每年腊月初十举办湘西腊肉节,附近有刘家坪长征纪念碑和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
“一拜祖先来路远,二拜祖先劳百端,三拜祖先创业苦,四拜祖先荣耀显,家住云南喜洲县,苍山脚下有家园,大宋义士人皆晓,天山逸民历代传……” 桑植的白族人会唱这首《拜祖词》,永远记得他们来自云南的大理。公元1261年,他们只有300人,由谷均万、王朋凯、钟千一、熊安国四人带领,“溯长江、渡洞庭、漫津澧、步慈阳(今慈利)来到鸟坪(今桑植县廖坪村)狐狸溪(今桑植芙蓉桥)、麦地坪一带,见山川锦绣,民风淳朴,乐其风土,结庐归耕”。他们一直以“民家人”自居, 1984年6月27日,被正式认定为白族。
一晃750年,在贺龙元帅的故乡,中国工农红军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的桑植, 在绵延千里雄奇的武陵山脉里,在静若处子婀娜多姿的澧水旁,一栋栋依山傍水而筑的一正两厢挂耳转角楼延续着云南大理的民族血脉,122个白族村庄散落在桑植县瑞塔铺、刘家坪、芙蓉桥、麦地坪、淋溪河、马合口、洪家关等7个白族乡镇,11万人口,形成色彩斑斓的桑植白族,一个庞大的白族文化大观园。
“投了生,还要跟着贺胡子干”的白族人
桑植白族人的身体里流淌的是军人始祖的血。大革命时期,以贺龙为首的共产党人在桑植先后开辟了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当时,仅10万人的桑植,跟着贺龙闹革命的达2万多人,其中5000多人壮烈牺牲。而桑植白族儿女就身在其中,贺龙的大姐夫谷吉庭是白族,贺龙的母亲是白族,贺龙认的干姐、游击大队长谷德桃是白族。在贺龙的部队,一大批指战员都是白族儿郎。1935年11月19日,贺龙领导的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刘家坪誓师北上抗日,贺龙手下就有两名白族虎将,红二军团红七师第二团团长钟子廷和红二军团红四师师长汤福林牺牲在云南。
桑植的白族人是贺龙革命的依傍。在洪家关白族乡横塘湾村,贺龙就在这里建起了红军医院,把32个受伤红军交给谷家白族人照顾,直到伤愈归队。在刘家坪白族乡,贺龙把红二六军团司令部设在龙堰峪村,一万一千多名红军指战员分散居住在10多个白族村庄760多户白族人家。白族人从共产党身上看到了让白族人过上好日子的希望。一年又一年,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贺龙父亲认的干女儿、贺龙拜的干姐谷德桃、贺龙的大将王炳南,是典型的白族人,他们被“左”倾路线迫害致死,仍无怨无悔。谷德桃牺牲前,对着枪毙她的红军战士说:“请不要打我的心脏,我的心是红的,我死后,请掏出来,让贺胡子看。”王炳南被折磨得奄奄一息,被迫害前,动情地说:“我们民家人是军人后代,十八年后,我投了生,还要跟着贺胡子干。”在桑植的山山水水,一个个白族村寨,一个个有关白族儿女跟着贺龙闹革命的故事,为我们留下了一笔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唱进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桑植民歌
“隔山隔岭又隔岩,我唱山歌歌儿甩过来,接得到的是妙手,接不到的你莫怪。”
一不小心,白族小伙就会唱个山歌甩过来。如果对你有意啊,就会唱起情歌:
蜜蜂喜欢桂花园,郎爱姣妹心想癫;
人不贴心义不重,米不合曲酒不甜。
姑娘有意,也会回唱:
有情哥哥你听真,锣鼓一锤定了音;
我如园中芭蕉树,年年换叶不换心。
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优美的比拟、清新的格调,还有深邃的哲理。在崇山峻岭的桑植,白族的姑娘小伙就这样以歌传情,以歌定情。
不仅有情歌,还有这样的歌:
白鹤起翅啊腿腿儿啊长啊,(我)一翅飞到田埂上啊;打铳儿郎(你)莫打啊我哇,(我)只吃螺蛳儿不吃秧啊。
虽身处大山,白族人的心里明镜似的,他们还会唱这样的歌:
天上星多月不明,塘里鱼多水不清;
朝中官多文书乱,世上花多乱人心。
在桑植的白族村寨,你随便走近一家坐北朝南的“一正两厢挂耳转角楼”或“四合开井大院”的白族居民,男子身穿白色对襟布扣汗衣,妇女头系白色、身穿白色镶边绣花衣的白族人会置办一桌五颜六色的酒菜让你大饱口福,酒醉饭饱之后,桑植白族民歌响了起来。高亢激昂的山歌,优美抒情的小调,气势磅礴的劳动号子、激昂人心的革命歌曲,会让你如醉如醉。
700多年,高低起伏的山峦,迂回曲折的溪河赋予桑植白族人丰富的想象和伟大的创造力,历经征战、迁徙和艰辛创业,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他们要唱歌,他们的歌高昂悲壮、曲折回环。其质朴纯厚的辞风、浓郁的抒情风味、灵活多变的句式、鲜明准确、生动丰富的语言、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令许多词曲家拍案叫绝。后来桑植民歌成功申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宋祖英把《马桑树儿搭灯台》唱进了维也纳音乐大厅,可以说,桑植白族民歌功不可没。
只有桑植白族人会跳的仗鼓舞
在桑植,你会看到一种别的民族,甚至大理的白族也跳不出的一种舞蹈——仗鼓舞。这种舞蹈是桑植白族人原创的,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白族人游神、赶庙会、庆典、祭祀等大型民事民俗活动,仗鼓舞是主打节目。
三五一伙,几十一群。少则三人,多达千人。大圈围小圈,他们跳起来了。仗鼓是道具,长一米二,用一棒为杆,音乐以打击乐器为主,同时还用横笛吹奏主旋律,夹以海螺、长号和唢呐伴奏。动作以跳、摆、转、翻为基本动作,但有九九八十一套路,有些动作左冲右突,呼呼作响,融合武术元素,显示出左右开弓,刚劲雄武的威力。
原来仗鼓舞就来源于一场冲突。据传,白族初来桑植,常受官府压迫。一次,有兄弟三人正在家里打糍粑,来了一队官兵,敲诈他们,引起争执,于是发生冲突。三兄弟用毛巾木杵当武器,打退了官差。他们欢喜得手舞足蹈。为了纪念胜利,就编成“仗鼓舞”。
白族仗鼓舞在游神时跳“游神仗鼓舞”,在本主庙会上跳“祭祀仗鼓舞”,在过年杀猪打糍粑跳“粑粑仗鼓舞”,形式多样。
七百年传承不绝的文化大观园
桑植白族以谷、王、钟、熊四大姓为主。一个个姓氏依族而居。在漫长的七百年进程中,展示着民族神奇的生命画卷。芙蓉桥乡的谷家三月三游神,麦地坪乡的钟家十月十五仗鼓舞,刘家坪乡的熊家七月二十一赶庙会,瑞塔铺镇王家“请七仙姑”,淋溪河有赛歌会。
有白族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七百年不绝的节日传承。七百多年来,桑植白族一直举行着两个重大节日:一个是冬至节,一个是本主会。冬至节也叫祭祖节。每年冬至节这天,白族男女着盛装,聚会祠堂,杀猪宰羊,敬祭本主,赞词跳舞。本主会则是庙会,白族不但每年正月初二至十五,要抬着三位本主神像去各村寨游神,而且还有定期定点的赛神赶庙会活动。谷姓每年正月十五,王姓正月初九,熊姓七月二十一。 “庙会”上都要唱:“山有昆仑水有海,花有清香月有影;萝卜有根荷有蒂,莲蓬打从藕上坐。一拜祖先来路远,二拜祖先劳百端。三拜祖业创业苦,四拜祖先光耀显。家住云南喜洲县,苍山脚下有家园,大家义士人皆晓,天山逸民历代传。说不尽的分别话,说不尽的祖来源。”正是这种薪火相传的节日庙会和说教,让白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那些对联也处处可见白族文化。在麦地坪乡钟氏祠堂,有两副对联,一副:“遗滇池,衍宗学,飞鸿鹤舞贻漠远;落楚天,光祖范,高山流水世泽长”;另一副:“源苍山,落鱼龟,义让经堂羡麦地;根滇池,更回龙,德昭知音倚文山”。在芙蓉桥乡 “覆锅岩”庙门石柱上,又有一副“起江北,寄江西溯长江,渡洞庭,漫津澧,落慈邑,业创午秋,永久勿替;抵南楚,匿患难,竖草标,壁阡陌,力急扎,思广监,宗衍八支,长昭流芳”的对联。
在桑植,这幅色彩斑斓的白族民俗文化风情画卷让你看不完,赏不尽。
链 接
●吃在风情小食一条街
瑞塔铺白族镇有35000人,白族人占60%。这里有一条远近闻名的白族风情小食一条街。数百家店铺,数千种特色小食,“瓦罐煨土鸡”、“香菜炒蛋”、“韭菜合渣”、“坊子菜”、炒米、三道茶,香飘十里。
●住在淋溪河边转角楼
淋溪河全乡4700人,白族人占80%。淋溪河地处湘鄂两省交界处,淋溪将湖北湖南分开。河的两旁,依山而筑着一排排古朴的转角楼,住在50元一晚的房铺,可听溪水潺潺,品渔歌袅娜。
●到芙蓉桥看娃娃鱼
芙蓉桥有13000人,白族人占95%,桑植白族的始居地,以无牙恐龙国家地质博物馆和躲过第四纪冰川的大鲵(又称娃娃鱼)养殖园而闻名。白族子孙王国兴投资2000万元建成全国最长的大鲵人工繁殖隧道,养殖了4万尾大鲵。
●在麦地坪看仗鼓舞
麦地坪白族乡5033人,白族人占98%。每月的农历十月十五,麦地坪的白族居民从村寨汇集到钟氏始祖大院,举行为期一周的仗鼓舞节。还有傩戏、白族花灯、白族玩水龙灯、白族火把节、白族赛歌会等活动。
●在刘家坪买湘西腊肉
刘家坪白族乡11600人,白族人占90%。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长征前夕,只有3000白族人的刘家坪,供养着6000多红军指战员,贺龙、任弼时、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最喜欢吃这里的湘西腊肉。刘家坪每年腊月初十举办湘西腊肉节,附近有刘家坪长征纪念碑和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
本文 陈佐博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chenzuo.net/post/176.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